七十不留宿 八十不留饭 九十不留坐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是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俗信。许多地区的人们认为,老人到了七十岁以后,如果到了亲戚或朋友家,主家不应该强留其住宿;到了八十岁以后,便不要再强留其吃饭;到了九十以后,如果老人自己想走,便不要再留他多坐。如果违背这种俗信,人们认为可能会给老人家和自己家里带来不吉和灾难。尊老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民间俗信看上去似乎与传统美德相违,但从中国传统赡养习俗和人的生老规律来看,也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在中国传统赡养秩序中,作为赡养者儿孙辈是以“孝顺”为道德准则的。“孝”指赡养父母尽心尽力;“顺”则指对父母意愿的遵从。老人的愿望是寿终正寝,儿孙们当然应该遵从老人的心愿。对儿孙辈来说,只有能使老人顺心如愿地寿终正寝,才能被社会舆论视为符合“孝顺”的赡养道德规范。在这一点上作为赡养者儿孙,和被赡养者父母的愿望是一致的。
人到七十岁后已进垂暮之年,病老弃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外出不幸死丧他乡或亲友家中,首先是违背了老人们寿终正寝的心愿。其次是赡养老人的儿孙们会因自己不孝,使老人外出死于他乡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和社会舆论的批评。再次是接待老人的亲友家会因老人不幸死于自己家中,产生许多尴尬和麻烦。显然这种局面是人人都不想看到的。因此,老人们到了七十岁以后,儿孙们都尽可能劝阻老人到亲友家走动。亲友们也并不欢迎老人们到自己家里来。
当然。这并不代表老人的亲戚们对老人没有亲缘感情。这种老人与亲戚间的亲缘感情交流,在民间遵循着另一敬老尊长秩序,即每逢过年过节晚辈应主动去看望前辈,同辈年轻者主动去看望长者。即便是有这样的亲缘感情交流机制,作为儿孙辈也不愿老人外出。但因特殊情况,如家庭矛盾,想念亲友,年节去探望比自己更老的长辈等原因,老人外出去亲友家的事还是时常发生的。遇到这种情况,亲友们会想法劝老人尽快回家,或通知老人的儿孙们尽快接老人回去。
民间对待外出老人“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信条,是说年龄越大发生不测的可能性越大。民间所说违背这一信条带来不吉和灾难,主要是指万一老人发生不测,会给接待老人的亲友家带来许多意外的麻烦(yiqig.cn)。
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因为身体各脏器功能都在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疾病更是接踵而来。尤其是半夜和清晨,是意外出现的高发时段,一旦此时出事儿,会给陌生环境增加很多处理上的困难。洪昭光教授还提醒,老人最危险的两个“死亡三联症”,其中之一就是“冬天、凌晨、扫雪”。日出东方的时候,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代谢加快,血黏度上升,很容易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严重者甚至猝死。因此,早上6点—11点对老人来说,是全天最危险的时刻,国外学者也称这段时间为“魔鬼时间”。另外,老人听力、视力都有所下降,在陌生地方留宿,对环境不熟悉的老人,起夜时很容易被障碍物绊倒,发生意外伤害,所以要尽量避免让老人在外留宿。
80岁以后,各种疾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有增加,连吃饭也要处处留神,特别是老人在外用餐,情绪激动,加上美味佳肴,容易进食过饱。据说英国寿星托马斯帕尔就是在152岁时,应邀去伦敦参加王宫盛宴后去世的。著名解剖学家卡尔维解剖了他的遗体后,未发现任何衰老迹象,推测其死亡是过度饱食所致。上面提及的老人“死亡三联症”之二,就是“饱餐、酗酒、激动”,这三方面本身就是老人猝死的诱因,外出就餐,更容易让三方面联合在一起,危险更大。
总而言之,对于耄耋老人,尤其是患心脑血管疾病和耳目失聪的老人,最好减少外出机会。如果实在需要外出,最好在儿女陪伴下早去早回。在外就餐要注意节制饮食,细嚼慢咽,控制情绪、限制饮酒,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还要随身携带药品。
- 上一篇:老年人饮食注意事项
- 下一篇:中老年人须谨防侵财案件
- 自测腰椎健康的几个动作点
忙了一天的人们,回到家最喜欢半躺在床上玩手机,殊不知,长期长时间这样的姿势对腰椎...
- 有效果的自我按摩手法
有效果的自我按摩手法,容易掌握的自我按摩消痛手法 中医按摩手法被人在网上传得神乎...
- 健忘与老年痴呆的区别 该如何预防
第一,健忘是老年人生理变化的一种反应,其忘事的原因往往是注意力容易分三,不够集中...
- 引血下行不妨试试跪膝 跪膝神奇的养生功效
引血下行不妨试试跪膝 跪膝神奇的养生功效 跪膝走这个保健法有利于气血下行缓解手脚...
- 怎样从手心变化看出心脏有了问题?
怎样从手心变化看出心脏有了问题? 一般地说,凡是心脏有问题的人,在手掌中都会有一...
- 预防老年痴呆的方法
预防老年痴呆的方法 喝苹果汁。 它能让大脑中生成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提高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