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 春捂应该捂的部位你知道吗
民间有个养生说法,就是“春捂秋冻”。“春捂”指的是刚进入早春,气温刚开始转暖,气温变化还较大。因此别急于脱掉厚厚的冬装,换上轻盈薄透的春装,仍然要注意保暖,这也是许多老一辈奉行的养生之法。
开春的特点是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一早一晚冷热交替,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感受还不那么明显,但对于老人、孩子和体弱的人群来说,就十分容易受到影响。
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出现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精神容易困倦疲乏等症状。因而经常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可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除。
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穴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胃部怕冷、经常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的保暖,可经常热敷此部位。
背部
人的背部关系到人的脊椎以及背部经络,与心肺相通,如不保护好,容易让风寒之邪透过背部侵入,引发疾病。“其实,多穿一件背心就能很好地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刘月婵强调,“保护背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腰腹部位的保暖。”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腹部特别是肚脐是不能受寒的。由于这个部位特别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www.yiqig.cn 一起过)。
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即神门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主管各脏腑元气,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
小腿
有些人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有恶心呕吐、眼睛痛等表现。中医认为,这些表现多因肝阳虚所致,需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和阳辅穴(小腿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处)。
- 上一篇:春季健身:适合春季的几种户外运动
- 下一篇:仰卧起坐的误区及正确的仰卧起坐方法
- 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
据新华社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2月4日是农历立春节气。天文...
- 老人小孩体弱者“秋冻”要适宜
“春捂秋冻”也要适宜。昨天,记者从沪上几家综合性医院和多家社区医院...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中秋节过后,秋天的痕迹就越来越明显,这个季节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
- 预防冠心病的对策大公开
对策1及时增加衣物 “春捂秋冻”的老话要因人而异,中老年人体温调...
- 天气多变如何减衣不感冒
早春切莫薄、透、露 每年的初春时节,风湿病人都会明显增多,天气的潮湿和风寒...
- 老人换装有次序
随着各地气温的逐渐攀升,爱美的年轻人纷纷换上了单薄的春衣,不少老人也耐不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