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的类型及其特点表现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
1、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2、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者。
3、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4、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5、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YIqiG.Cn)。
6、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7、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 上一篇:如何让血管更年轻更健康
- 下一篇:印堂的颜色与健康状态的关系
- 小儿 成人爱出汗的原因分析及养护建议
小儿爱出汗 分析:从中医角度讲,小儿是稚阴稚阳体质,容易出汗也很正常。他们新陈代...
- 性爱后出汗是怎么回事儿 射精后疲劳过度怎么
性爱后出汗是怎么回事儿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性爱中或多或少都会出汗。再加上夏天炎热...
- 人体出汗的好处有哪些
1、排出毒素。 出汗是一种排毒,人的排毒方式有两种:一是小便,二是出汗。专家表示...
- 中医讲解出汗与健康的关系
中医常常根据病人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1.按出汗时间分:...
- 多出汗有利防癌 汗水含重金属成分
专家收集了每天跑步30公里以上的马拉松选手的“汗水”,分析其汗水的成份,...
- 男人夏天这几个部位出汗须警惕
手心脚心出汗多 平时手心容易出汗,脚汗、腋窝汗也出得厉害。《伤寒明理论》指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