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超市销售的心理战术陷阱
10.特价区“混水摸鱼”。
超市里常常会搞促销,但有些促销却未必真便宜。比如在特价区会混有一些原价的东西;在大大的价格表下用不起眼的小字写了该商品的生产厂家,同时混放其他品牌,一些不细心的顾客容易误买;在服装区,把颜色、款式相近的不同牌子的衣服混放,只标便宜的价格,把高价的价签藏到不显眼的地方。很多特价商品也并不“超值”。比如,1瓶1.2升橙汁27.4元,3瓶放在一起“特价”81.3元,许多消费者乍一看以为能省很多,其实,算清这笔账之后发现,每瓶还是卖到了27.1元。
11.大包装比小包装更贵。
很多消费者会有“买得多比买得少实惠”的惯性思维,这也成为了超市的一种“销售心理战术”。逛超市时,你可以算一算,很多商品的大包装价格都比小包装贵。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休闲食品中,如饮料、薯片等。而且这些商品的重量、价格往往不是整数,比如480克、458克等,消费者一时也算不清到底哪种更划算。
12.被切开的水果“来历可疑”。
包装分切的水果可以吃多少买多少,这种销售方式表面看很方便消费者,其实来历可疑。超市每天都有大量水果因外观或变质等问题无法销售,一般的做法是化整为零,包装销售。有些超市的工作人员用刀把果蔬坏的部分切掉,剩下的切成小块,用保鲜膜包装起来,这样看不出一点儿问题,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质量却可能大打折扣。
13.利用灯光以“色”引人。
一些小超市中肉类专柜的上方回安装粉红色灯,能让鲜肉看起来更加诱人,等你买回家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暧昧的灯光往往让食品更娇艳,一般来说,肉类常用红灯光,面包类常用黄灯光,海鲜类常用蓝灯光。
14.导购员大多拿回扣。
逛超市时,会碰到许多“导购员”向你热情推荐产品。其实,在他们热情的背后,却有拿回扣的“隐情”:一些影响力不大的品牌通常没钱大量投放广告,质量也不出众,所以利用“人海战术”,在超市内大量安置导购员,并允以高比例提成。导购员一般会使用“褒此贬彼”的方法,拼命劝说顾客购买自己承销的品牌商品,将顾客忽悠得“雾里看花”。
15.结账是最后一道购物关。
暴露在面前的诱惑越多,顾客就越经受不起这些考验。调查发现,被“困”在长长结账队伍中的人,购买货架上糖果、饮料的几率高25%。款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型零食,而排队付钱时往往是人最没有耐心的时候,让你很难扛过这最后一道购物关。
- 上一篇:盘点那些2014的生活谣言
- 下一篇:卫生巾的另类用法有哪些
- 教你躲开超市里细菌陷阱
1、正确使用购物筐和购物车。由于多数卖场的手推车使用频率非常大,一天到晚都在顾客...
- 大姐,谁让你穿睡衣逛超市的
大姐,谁让你穿睡衣逛超市的?你看就在中国的有些超市门口写着,衣冠不整者禁止进入吗...
- 超市里最脏的几种食物
经常去超市购物的你,知道哪些食品是不卫生,不健康的吗?下面一起过小编跟大家一起分...
- 抓住超市购买蔬菜要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在超市购买蔬菜了。有些人认为,超市净菜售价比普通菜高出许...
- FQ教育的金钱观:去超市学当家本领
在整个理财教育中,要先从意识上进行疏导、然后在概念上进行确认,并且在实际生活...
- 超市买面包时你都犯了哪些错误
面包看起来总是非常诱人,分类也比较麻烦。面包选购要点在哪里。比较一下,你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