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过>生活知识>

    小暑、入伏、三伏天

    时间:2013-07-07

    小暑: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2013年7月7日为小暑。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三伏: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的时候开始入伏。

    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这段时间叫数伏天.数伏天气要一个多月,古人把这段时间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一起过 www.yiqig.cn)。

    附:2013年的“三伏”天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

    如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人们对“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比较熟悉,而对“夏九九”关注的热情可能不大。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

  • 上一篇:小暑要吃苦 养生要养阳
  • 下一篇:劳保用品使用常识

    推荐内容

  • 小暑养生祝福短信

    1、气排到一十一,小暑渐入三伏天。三伏炎夏烈日照,南方北方皆高温。阳气外发气血旺...

  • 三伏时节 健康靠这些食物

    三伏时节,湿热的气候条件使人体消耗增大,如果不注意营养元素的补充,容易引起蛋白质...

  • “三伏”需防“热中风”

      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差,应激性和耐受力也低,而其体内水分...

  • 心血管病人“夏养”手册

      中医提倡“冬补三九,夏养三伏”。由于心血管疾病冬季转重,急性发作频...

  • “夏练三伏”易致中暑

      背景:北京市气象台提醒,往年7月中旬才出现的“桑拿天”今年提前了近40天。国家...

  • 健身前要热身练后莫急进食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时值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笔者提醒喜...

首页常识美食医生旅游

笑话IT老人男女育儿
返回首页 | 电脑端